再好的容颜也没了,自然比不上在海市享福的向彤了。”
谢淮阳无言以对,他不得不承认,向彤跟她同龄人相比,确实幸运了很多。
上了人人趋之若鹜的工农兵大学,在文工团宣传组工作,体面又不累人。
“妈,你这就是偏见!”
高希玉也不装了,强势的说道:“偏见?向彤上工农兵大学,是抢了杨蓁的名额,去文工团是沾了孔一笙的光,哪一样是她凭本事得来的,我今天把话给你说明白了,谈恋爱随便你,但想和她结婚,想都不要想。”
“妈,你不能这样。”
高希玉不想搭理谢丞柏,回房休息了,反正最后通牒也下了。
……
-----------------------
四月底的时候,整个农改场水稻已经长得绿油油,远远看去,像是置身在宽广无垠草原之中。
前不久,市委下发文件,宣布农改场改制,更名为农垦场,归农业局直属管辖,农垦场主要负责人不变。
次日,海市日报刊登了一篇农垦场在过去十多年,对海市乃至全国粮食生产贡献的文章。
一时间,好多想找工作的人都把焦点聚焦到了农垦场。
但杨蓁一个都没招,他们现在人员配置足够了。
自从杨蓁高考提上日程的,谭老师就承担了农改场大部分的工作。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蓁是春耕结束之后,才正儿八经开始复习。
大家印象里杨蓁没有高中基础,时间又紧张,复习应该会吃力,都想着多承担一点工作,给杨蓁好好学习。
可谁知道,杨蓁对高中知识的掌握,实在是扎实。
仔细想想也是,如果连高中知识都不会的话,怎么能研究出立式旋耕机和收割机的。
自从杨蓁实力暴露之后,农垦场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每次杨蓁出现在自习室,就逮着她问问题。
蔡婶子的侄子一开始不愿意来农垦场,总觉着这里的人再怎么厉害,能有一中的老师厉害?
可真到这里,蔡晓光才发现,高手多,复习的书还多,那试卷就更不用说了,好些都是首都的老师给邮寄过来的。
做不完,根本做不完。
农垦场这边环境好,人也好,学习累了就跟着大家伙去田里干活,感觉连身体素质都提高了。
今天,农垦场杀猪,每个参加农场农作的人都分了一些,蔡晓光吃过饭,便拎着肉去了消防队家属院。
“大姨,我回来了,我给你带了肉!”蔡晓光比杨蓁小两岁,人也活泼,一进家属院就咋咋呼呼喊道。
他就是故意,大姨夫牺牲得早,大姨守了一辈子的寡,没有孩子,这家属院里多少人背地里笑话她。
前不久,他刚到家属院,还有人说,大姨对他这么好,一定要给她养老才是,说完就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
从小大姨就对他非常好,他不仅会给大姨养老送终,还会好好孝顺她。
“晓光,怎么今天回来了?”蔡婶子从厨房探出头来应了一声,在围裙上擦干手,迎了出来。
“大姨,我们今天发了肉,我都吃饱了,就给你送过来。”
蔡晓光的声音不大,但附近几乎人家听得一清二楚。
冯竹盯着蔡婶子的背影若有所思,没一会儿,转身去找沈长安。
“老沈,你说让卫国也去农垦场跟着学习怎么样?”
沈长安有些犹豫,农垦场那自习室听着怎么都不靠谱,但事关孩子前程,沈长安还是有点赌徒心理,万一呢?
“你去问问杨蓁,要是方便的话,就让卫国去试试。”
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