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威严的甲士矗立在未央宫的各个角落,一队队宦官宫女,手托各种器物,穿梭于宫殿之中。
看到这种场景,许多文武百官一边走进大殿,一边窃窃私语。
“丞相,这是?”一个官员走到丞相公孙贺身边,轻声问道:“可是前方大捷?”
在历史上,未央宫如今日这般盛装,肃穆,威严,宏大的情景并不多见,也就只有前方大捷,汉骑长驱直入,率师灭国,远伐夷狄大胜的几次战役后才有。
“不清楚!”丞相公孙贺摇了摇头。公孙贺的外表很普通,他本人也并没有一国丞相的威严与风度。
而事实上,公孙贺也确实算不上真正的丞相。
所谓丞相,上佐天子,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可封驳天子诏书,直斥君王之过。
当初,曹参为相辅佐孝惠,就曾经当面对孝惠道:今陛下垂拱,臣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直接叫孝惠刘盈少管闲事,不要干涉他的施政方法了。
而后历代丞相,虽然权柄,威望皆不再足以制衡君王,然,丞相之权依然权倾朝野。
但是到了当今天子即位亲政之后,形势发生了剧变。
先后数位丞相或死于牢狱,或被逼自杀,丞相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公孙贺的前任乃是石庆,石庆之所以能够出任丞相,一方面是因为他能力不行,丞相让他当,天子就不必担心自己的权力受到削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让人苦笑不得了——因为石庆的父亲石奋德高望重,孝景天子在世时就非常敬重,而作为石奋之子,石庆的孝行天下有名。
于是,历史上第一个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名声,孝顺而当上了丞相的例子出现了……
原本人们以为,石庆或许是个特例。
但是所有人都猜错了,石庆的继任者公孙贺比起石庆更加……
当初在任命公孙贺为丞相的朝会上就闹出了一个笑话,天子要任命公孙贺为丞相,但作为受命者,公孙贺却当场大哭起来,死活也不肯受诏。
天子则硬是要他当丞相。
于是,君臣两人一个死活要对方干,另外一个死活不肯受诏。
最后天子刘彻耍了无赖,把诏书直接塞到公孙贺手里,说:“丞相起来吧!”就自顾自的走了,公孙贺这才勉强的当上了丞相。
这也算是创造了历史,历史上第一个自己本人不愿意当丞相,被君王逼着当上了丞相的人。
而公孙贺当丞相这么多年,要说政绩什么的,还真没有,或许唯一的功能就是每天坐到丞相府的大位上扮演一个傀儡、木偶以及橡皮擦的角色。
而这个恰恰是刘彻需要的听话丞相。
所以,那人问公孙贺,算是问错人了。
这时候,黄门苏文走上大殿的台阶,高呼:“天子驾到,群臣拜谒!”
“臣等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大臣这才停止了交谈,按照队列顺序分为文武两班,叩拜道。
“近日关中大旱,三辅各地半月无雨,朕实感五内俱焚,此朕德薄之过,上帝欲示警于朕也!”龙座之上高高在上的天子,威严一如往昔,眼光所及之处,群臣莫不俯首,虽然是在检讨,但是语气中没有任何的认错的意思,这就是刘彻。自信,骄傲,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刘彻!“臣等万死!”群臣那里敢让天子承担失德之罪,要是天子都无德了,那么在下面的大臣岂非不是乱臣就是贼子了?
“此皆臣等之过,无关陛下……”
好在,刘彻也就是意思意思,做做榜样而已,并没有真的自我检讨,认错的意思。他很快就跳过了这个话题,道:“幸有太子据,名身立德,老成谋国,献策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