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李时珍,《本草纲目》……(求订阅)(3 / 5)

陈凡也是点头。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在这当中。

青史留名的,未必是文人雅士,也未必是帝王将相。

在这里面。

还有许许多多生活在各个行业,他们也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

“兄弟们,听说凡哥回央视了。”

“啊,是吗,是吗,不是刚在东方卫视那里结束了百家讲坛的直播吗?”

“就是与东方卫视合作结束了,转头又被央视给挖回去了。”

“哦哦,那必需的挖回去。东方卫视的那个百家讲坛逼格太高了,央视都有一些顶不住。”

这一边陈凡正在不断的排练着节目。

另一边。

关于陈凡回到央视的一些八卦,也不断的传了出来。

“有大吊的知道凡哥搞的是什么节目吗?”

“不知道,但据说,这个节目的逼格不比《唐诗何止三百首》低。”

“我去,这是要爆啊。”

说到唐诗何止三百首,众人直接就沸腾起来了。

他们下意识就脱口而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一些诗句,不说现在,哪怕再过千百年,也不褪色。

甚至。

再过千百年,将成永世的经典。

……

“张路,你不会又来采访我吧。”

“到你节目间,不采访你采访谁啊?”

“那你得好好给我打打广告。”

“新闻联播的广告,够了吗?”

“够够够……”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半个月的时间就已过去。

此前采访过陈凡的央视记者张路,再一次来到了陈凡的节目间。

“你们这里场地好大啊。”

“还好,不过暂时有些乱。”

“什么时候能够上映?”

“今天等整个场地全部布置结束,我们再排练一遍,应该就可以播了。”

“这么来看,大家将很快可以看到我们的全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了?”

“是的。”

张路继续问道:“为什么我们的这个节目叫做典籍里的中国?”

“其实我们接受到的很多中华文化,都是从这一些典籍里面来的。比如像我们的唐诗宋词,我们的一些先秦散文。但很多人未必了解这一些典籍背后的故事,很多一些人物,为了写出一部书,为了传承一段文化,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时间,历经了多少困难。最终,我们才得已观看到这一些典籍里的作品。”

“当然,在这其中,有一些是我们能够阅读到的。但有一些,几千年来,因为时间的流逝,还有一些典籍并没有保存下来,或者有一些留传下来的都是残本。”

“就像伤寒论。”

“是的。”

陈凡点头:“我们的这一个节目,一方面是想表现出这一些典籍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一些典籍能够给我们当代人给予启示。当然,我们的这一个节目,也将会弥补许多典籍缺失的遗憾。”

……

三天之后。

此前预热了好几波的《典籍里的中国》,终于要揭开他的面纱。

随着一系列预告片,一系列宣传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