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叫做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从这一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细君该有多么的想念故乡。汉武帝知道此事,每隔一年就给刘细君送去维帐,锦绣,等等生活用品。只是,虽然如此,做为和亲的公主,刘细君只能呆在乌孙。几年过去,猎骄靡年老,想使孙子娶刘细君。刘细君不同意,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此事,汉武帝回信说:“随从乌孙国风俗”。猎骄靡去世,军须靡代立为王。刘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只在乌孙生活五年的刘细君病逝。”
虽说和亲不算什么。
但是。
在陈凡讲到和亲公主刘细君时,众人仍是不免有些心痛。
不过。
有不少人对于乌孙风俗有一些不明白,便问道:“陈凡老师,乌孙的风俗是什么,怎么刘细君后面还嫁给了乌孙国王的孙子。”
陈凡解释说道:“这个风俗不只是乌孙的风俗,而且还是西域许多国家的风俗。按他们的风俗,如果家里父亲或者长辈去世,后来的晚辈继承了家里的财产,那么,包括女人这一些也会被继承者所继承。”
“我去,怎么会这样?”
这样的一个风俗让众人目瞪口呆。
陈凡则解释说道:“这对于我们汉人来说有一些无法理解,但对于西域这一些国家来说,也有其道理。西域虽然很大,但其实西域是以游牧文明为主。他们的整个环境并不像农耕文明一样那么的好养活自己。如果家里一个男性死去了,其他女性守寡的话,不利于人口的增长。所以,这才有了这样的风俗。”
事实上。
别说是西域这一些游牧民族了。
有的时候在中华民族这一边,人口问题也相当的严重。
因为常年打仗,很多时候男丁都死了。
所有很多时候不少朝廷会命令这一些女性改嫁。
而有一些到了年龄不结婚的,甚至还会处罚。
当然了。
总体来说,中华这一边政策相对比之西域更为开放包容得多。
“唉,看来我们中华文明的继承,这一些公主也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是呀,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嫁给了一个老头。后来,还要嫁给他的孙子,放在我们这里,谁能忍。”
众人不时感叹。
但有的时候,他就是这样,没有办法。
但这个故事并没有完。
陈凡接着说道:“因为刘细君在乌孙五年就去世了,为了维持与乌孙的联盟,汉武帝又派刘解忧下嫁给军须靡。这个刘解忧,是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在景帝时期,刘解忧的爷爷是七国之乱的发动者之一。相对于刘细君,刘解忧的寿命更长,她几乎经过了西域归属汉朝所有的经历。”
“刘解忧嫁给军须靡的几年之后,军须靡也死了。后来,刘解忧又嫁给了他的弟弟翁归靡。只是这么多年过去,汉朝的实力却越来越强大。原本汉朝还需要同乌孙一起联合对付匈奴,但到宣帝时期,汉朝已经将西域纳入版图。所以,刘解忧的任务就已经不是联盟,而是监视乌孙。”
“翁归靡死后,刘解忧又嫁给了乌孙下一位继承者狂王。但刘解忧知道这个狂王不得人心,于是就想将他给杀掉。但没有成功,后来事情败露,汉朝虽然表面上安抚狂王,但私下里却非常赞同刘解忧的行动。公元前53年,汉宣帝出征乌孙。最终,乌孙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