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突发,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求订阅)(4 / 6)

,其他一些地方也会发。

至于你说,其他地方也叫陈凡去?

这怎么可能。

不说陈凡不是专业做这一块的,就算他是专业做这一块的,他也没有时间全国各地走。

所以。

要想完全的治理各地的水患,只有将陈凡这种先进的治水理念给吸收进去。

比如。

陈凡在直播间里的时候,他就提到了。

其实治水,最为下策的就是堵。

堵是堵不住的。

最好的处理办法,那就是疏。

为此。

陈凡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叫做大禹治水。

传说远古时期,九州各处发了洪水。

当时的帝皇“尧”就命鲧去治水。

可鲧治了九年水,不但没有治理成功,反而水越来越大了。

最后。

又有人推荐了禹。

这个禹就是鲧的儿子。

这一些人说,虽然大禹是鲧的儿子,但大禹不像他的父亲一样。

大禹是一位非常有才能,也是一位非常大度的人,如果任命他来治水,一定能够治理成功。

于是后来的帝皇“舜”,也就命令大禹治水。

为了治理九州的洪水,大禹深入九州各地,查找水患起源的原因。

同时。

他也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

最后。

他总结出了。

其实治水,堵不如疏。

九州之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光靠堵,只能拦得住一时,拦不住长久。

而且水一大,堵也没用,甚至还又会引发大洪水。

如果将水通过一定的方法疏通,让水流向大海,那就成功了。

接着。

为了找到疏通的办法,大禹又是深入九州各处。

据说,有三次他在治水的时候路过自己的家门。

并且在家门口处,大禹还听到他刚出生儿子的声音。

可因为治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也没有时间到自己家里看一看。

这叫“三过家门而不入”。

而正是由于大禹这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大禹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才学,终于治水成功。

原本泛滥的河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原本被河水侵入的土地,变成了粮田。

原本咆孝的水流,也成为了老百姓以此为生的母亲河。

这个故事非常传神,众人又是听得如痴如尊。

“大禹治水,好像大禹是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

“远古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看来古人的智商绝对不输于现代人。”

“那必需的,就像都江堰,现代人能想到吗?”

“感觉好像都江堰的设计方桉,也是采用疏通的方式。”

对此。

陈凡也是点头:“是的,都江堰的设计方桉,其实也是疏。”

且不管鱼嘴,宝瓶口,以及飞沙堰……他都没有采用堵的方式。

鱼嘴是将岷江一分为二,这是疏。

宝瓶口是将急流的江水缓下来,并与飞沙堰结合汇入到主河流,这同样也是疏。

如果真采用堵。

可能水小的时候没事,可一但暴发了特大洪水,任何的防堵工程也都会完蛋。

不过。

就在这时,又有一位粉丝关心的问道:“凡哥,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