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也被周王静下令移除,赢得一片欢呼雀跃。
“公道自在人心,方大夫确实是得人心者。”虞公余臣不禁感慨。
这一点,虢公长父也再清楚不过。但对于迎接这位死里逃生的中大夫的礼节,虢公长父却显然无比重视。
于是,对护送方兴入镐京城之事,虢公长父可谓下了血本、费尽心机——他启动了镇守洛邑东八师的整整五千人马,特意都挑选了精壮之辈,衣甲鲜明,专门给方兴充当护卫,声势浩大。
很显然,国人们很吃这套。尽管,没人会因此称赞虢公长父,但老太傅与方兴并辔入王城的景象,也足以吸引百姓眼球。顺便,虢公长父也算沾了方兴的光,分享到夹道群众的欢呼和喝彩之声。
周王静迫不及待,第一时间便宣方兴觐见。
当方兴再次站在玉墀阶下时,虞公余臣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放眼四周,群臣又何尝不是如此心境。
“罪臣方兴,百拜叩见天子!”
两年多不见,此时的方兴依旧一副玉树临风、少年有为模样。
只是经历了两年的沧桑,他的唇边已然蓄起髭须,看起来老成许多。虽然流落南国已久,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未沾染上蛮夷的气度,依旧翩翩有礼,口齿伶俐。
方兴奏道:“罪臣方兴呈表奏言,自三年前,临阵失机,失陷于楚地。幸得楚民解救,苟全性命于草莽。本应当尽早上报圣听,可惜时运不济,卷入楚国内乱,不得脱身。期间不敢有辱于王室,一心只求早日归国,伏惟天子降罪。”
“无妨无妨,何罪之有也?”周王静迫不及待,让方兴言说他在南国这两年所经历的一切。
方兴滔滔不绝,从他如何在汉水之滨死里逃生开始说,接着详细叙述如何卷入楚国内乱,经历过熊霜、熊雪、熊徇的三代权力更迭。随后被熊雪的叛军挟持到鱼腹浦,与盘踞巴地的两大部落廩君族、板楯蛮周旋,最终又由于徐国和蜀国的介入,楚国内乱升级为巴蜀大战。
经过旷日持久的大战,由于尹吉甫和申伯诚的介入,最终巴蜀平定,姬姓巴国成为最大的赢家,终于得到两百年前受封的土地,在蜀国和楚国之中成为缓冲,方兴也因此得以归国。
方兴在南国的事迹,此前朝堂之上已经传过一轮,而今日从他口中亲自说出,却又是别有一番感受。
朝堂之上,上到周王静、下到大部分卿大夫,大多都在镐京城内高枕无忧、足不出京,哪有过方兴这般惊心动魄的经历?听罢皆瞠目结舌,大呼过瘾。
虞公余臣不时偷看虢公长父的反应,老太傅大部分时候面无表情,脸上阴晴不定,不知他都在想些什么。只不过,方兴似乎对其与虢公长父的龃龉只字不提,或许算是另一种默契。
待方兴说得差不多,周王静这才缓缓起身,道:“诸位,方大夫此次失落南国,却死里逃生,为国家社稷立下大功,余一人之心甚慰!”
周王静都如此表态,显然是要给方兴升官进爵的节奏。众臣交头接耳,连连点头。
这时,虢公长父突然出班,抢白道:“天子,方大夫流落楚国,本该第一时间上表启奏天子,以告知其下落。可一连两年多却毫无音讯,此乃大过也。所幸方大夫将功赎罪,平定楚国内乱、厘定巴蜀边界,此功过相抵,还望天子开恩!”
朝臣们闻言,一片哗然。
虞公余臣也吓了一跳,周王静正在兴头之上,虢公长父这话却仿佛有意要给天子一个下不来台。尽管,世人皆知虢公长父圣眷方隆,又成功排挤了老太保召公虎,但这番言论,还是颇为骇人听闻。
他的言下之意很是明显,方兴立下大功不假,但是他在楚国的两年内,可是有大把的机会向周王静报平安,然而他却对此只字不提,其心可疑。
显然,周王静被他说动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