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23章 方兴(2 / 3)

大周中兴 姬为毅 3462 字 2022-03-06

是一点也不客气。

“这……”

“你虽有义气,但缺乏义胆,”杨不疑顿了顿,“虽说在渡水之前你经受住我威逼、利诱双重考验,但不怕死并不代表你有义胆!”

“还望杨公子赐教。”方兴突然想起对方公子身份,一愣之下不再称呼“杨兄”。

“你太容易放弃!”杨不疑一针见血,“被我‘抓’到,你连反抗都没有,就想一死了之;方才在霍国吃了闭门羹,你也是毫无挣扎,甚至不如我的剑管用!”

是啊!我并不怕死,但为什么我这么容易放弃?我真是个失败者,方兴不由得自责起来——彘林碰到老彘王,我选择放弃;巫医逼问我时,我选择放弃;二癞子要杀我,我选择放弃;彘林中随老胡公杀赤狄斥候时,我又选择放弃……

“我知错也……”

杨不疑也觉对方认错的态度诚恳,莞尔道:“也不用那般自怨自艾,假以时日或有长足进步!义胆并非寻死觅活,它能让你有急智,而不是一味放弃。彘林中人的命皆系于你手,今后可别再自暴自弃!”

“方兴谨记!”

“得了,我可不如恩师能耐,此非传道授业,权当兄弟赠言罢!”

“多谢杨公子。”方兴作了一揖。

“还是叫回‘杨兄’罢,”杨不疑突然慨然,“杨国毕竟灭了,停车……”

方兴闻言勒马,这才发现战车已然行了十余里,眼前出现一片城市废墟——

城墙坍塌,沟渠干涸,房屋亦是东倒西歪,无尽的萧索和凄凉。此情此景,方兴自然联想到赵家村之惨状。

杨不疑淡淡道:“此地非是他处,乃不疑之故国也。”

“杨国?”

杨国和霍国同在汾水西岸,本是大周西北部的诸侯国。杨氏出自于姞姓,杨国则是黄帝之子伯鯈的封国,年代久远。殷周之际,杨国作为八百诸侯之一,响应武王伐纣,并立下功劳,大周开国也仍为诸侯。

国人暴动后,赤狄趁周王室无暇顾及边境,联手白狄部落先后灭掉了杨国和蒲国,其后进军汾水东岸的赵邑。

杨国被灭,君父被杀,杨不疑家破人亡。他因年纪幼小,幸免于难,但也茕茕孓立,流落在外。机缘巧合,他被老胡公意外搭救,并传授了他一身武艺本事。

方兴默默看着身边的杨不疑,这位侠客一向高冷,此时却深情望着破碎山河,无语凝噎。

若不是杨国遭此劫难,年轻有为的杨不疑或许已是杨国国君了罢。方兴百感交集,比那起色厉内荏的晋世子籍和胆小如鼠的霍伯,杨不疑要是得以继位,应该算是杨国百姓之福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收拾罢心情,马车粼粼向南,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茫茫沼泽,想必便是老胡公口中之汾隰。按老胡公所言,召公虎带领的周王师救兵,此时便该驻扎此附近。

就在这时,杨不疑突然道:“方老弟,你既已安全抵达汾隰,不疑这便告辞!”

方兴不知所措,问道:“杨兄,你为何如此着急要走?又去向何方?”

杨不疑拍了拍方兴肩膀:“恩师只交代不疑护送你至汾隰,前路已无赤狄之患,你径直往太保召公营寨报信便可!而此时赵邑正被赤狄围攻,不疑这就前去助赵札兄弟死守城池。若有幸解得赵邑之围,不疑便去彘林,给乃父敛葬!”

方兴见杨不疑去意已决,感恩不尽,作揖道:“既然杨兄早有计较,那这就后会有期!”

“此去军营不远,便借匹马以代步,”杨不疑从战车上解下一战马之缰绳,跨上马背作礼道,“方老弟,后会有期!”

看着杨不疑疾驰而去,方兴感慨万分——不仅老胡公是世外高人,其高徒竟也如此洒脱飘逸。

想到这节,方兴不敢多耽,赶紧驾车往汾隰深处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