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英雄所见略同(3 / 4)

操起家的时候,后勤难度其实也还可以,除了泰山至芒砀山那片后世四省交界的地方、以及配套的那一圈沼泽地带,曹操没法便捷地动员调度。其他整个徐州都是苏北平原,兖州也是河南山东的平原地带,水网纵横河运也不错。

(注曹操没法高效动员的那部分地区,主要是山阳郡周边,历史上是李典家族半独立地自治。曹操需要调兵的时候李典家族把族兵派去跟随曹操打仗,就算是尽了臣僚的义务了。平时也不用给曹操交税,都是当地人的税和粮食当地人自己花,武器也自己花钱买)

不过,拿下三韩之后,曹操的地盘被大海隔为两半,他太需要一个降低物资调度集中成本的好计策了!

刘备的成功经验,给曹操打了一针强心剂,他查问清楚后,立刻把擅长内政的獯鬻程昱等人招来,甚至连之前帮他定下“和平年代东进战略”的郭嘉都没找,只跟荀、程商量。

曹操很有识人之明,知道郭嘉擅长奇谋,不擅长算账和内政。所以不能因为三韩是郭嘉定策征服的,就什么三韩事务都找郭嘉。

曹操果决地说“我决定上表陛下,表明我们服从朝廷的善意,在兖州和徐州试点‘租庸调输法’。然后,借此激励民间商旅和治下官民群策群力、降低我们海运的耗费。

也激励已经到了三韩的移民,和三韩当地被征服的东夷,向他们宣贯朝廷对三韩的轻徭薄赋、进一步激励屯田垦荒、开拓生产——文若、仲德,以为如何?”

荀彧首先表示支持“刘备此法,确实对大汉朝极为有利。对大汉如今任何一路诸侯、继续开拓安定边疆、强化对胡人蛮夷的威慑,都是有好处的。刘备不自珍其谋,公然上表陛下、开诚布公让各方都能学习,令人钦佩。

明公不问良策来路,肯虚心采用,也可见胸襟广博,不因人废事。不过,眼下袁绍犹豫不决,也不肯用此法,明公如果姿态过于高调,怕是会招来袁绍忌恨。

我军前年夏天才跟袁绍摩擦、丢掉了一个半郡,好不容易示弱以袁绍马首是瞻,才稳住的。这次要施行刘备之法,一是要少做宣扬,不能让人觉得我们是在拉拢袁绍治下民心。二来,还要派人跟袁绍解释,虚与委蛇。”

至于具体怎么虚与委蛇,这不是荀彧这种走王道正道的人想的,好在程昱在旁边,立刻很有眼色地承担了自己那份义务

“明公,前年夏天,司马伯达出使袁绍非常顺利,如今可再让司马伯达为使。给袁绍重礼卑辞,陈述‘我们可以以骠骑将军的名义,在徐州试点刘备所表新法’。

如此,若有爱民美声,可归誉于骠骑将军。得罪人的事儿,却是在明公直辖治下得罪,不会让袁绍直辖之地的权贵丢了一桩欺上瞒下的财路。袁绍贪小爱名,即使他身边有谋士看出此法对明公的钱粮调度有好处、会增强明公的财力,也不会阻止的。”

曹操见两个主要谋士都支持他,振奋而起“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怎么在徐州施行‘租庸调输法’,钱粮制度方面,文若你说了算,拟好了之后给我看。

派使者安抚稳住袁绍的事儿,仲德还是你指挥,该派谁就派谁,该准备什么礼物给袁绍、写些什么好话,都你作主!走之前让我看一下就好。”

曹操雷厉风行地就把“跟进变法”这个大方向定了。

此后短短半个月之内,曹操就在荀彧的辅佐下,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民间“承包物流业”的政策。

荀彧劝他模仿刘备和李素、把目前的海运成本核算一下,作为基准价。然后鼓励民间商人和技术官员群策群力改良目前的沙船,力争要造出比之前从糜竺那儿抄来的沙船更靠谱、适应性更强航速更稳定的船。

然后,曹操还在新政中承诺凡是技术改良导致航海运费比目前统计的基准价下降的,节约的部分朝廷按五五开分一半照样付给